拨备覆盖率怎么计算?存在哪些局限性?
拨备覆盖率实际上是银行贷款与呆账拨备的比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是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是否充足。该指标从宏观角度反映了银行贷款、社会经济环境、信贷等方面的风险程度。
拨备覆盖率是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与不良贷款的比率,该比率的最佳状态是100%。拨备覆盖率是检验银行金融是否稳健、风险是否可控的重要指标。
拨备覆盖率=专项准备+一般准备+特别准备/(次级贷款+存疑贷款+损失贷款)*100%
明白拨备覆盖率怎么计算后,那么它存在哪些局限性?
1、拨备覆盖率指数本身不能准确反映银行的贷款质量和拨备覆盖率。因为不同类型的不良贷款损失程度不同,不良贷款不一定是100%损失。
2、拨备覆盖率指数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银行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分子覆盖的范围大于分母覆盖的范围,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商业银行在全额拨备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也就是说正常贷款的拨备也覆盖了不良贷款。
3、拨备覆盖率指标作为一个监管指标,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国内外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外商业银行行业拨备覆盖率普遍低于中国银行;但国外商业银行不仅不同年份拨备覆盖率水平不同,同一年也存在较大差异。
4、拨备覆盖率指标是静态的,无法前瞻性考虑未来风险。但很多学者和分析师发现,信贷快速增长与后续不良资产比率上升呈正相关,当经济进入下行期时,上行期积累的信用风险会在GDP增速放缓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
5、拨备覆盖率作为一个监管指标,间接拓展了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空间,从拨备覆盖率即拨备来源来看,主要是信贷资产的预计损失。
6、在特殊情况下,银行可能倾向于通过降低分母来提高供给水平覆盖率。一方面,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拨备面临双重压力,另一方面,信贷供应大幅增加。
上述内容是关于拨备覆盖率计算及其局限性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了解网上银行证书到期是什么意思,更多财经知识请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