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口特点及变动情况,重庆人口变化的原因
重庆人口特点及变动情况:
2019年1月28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重庆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公报,结果显示重庆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增长0.8%,常住人口持续增长。
按照“五大功能区”划分
城市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374.3万人,比上年增长1.8%,占全市常住人口12.4%;
城市功能开发区常住人口460.52万人,增长2.1%,占全市常住人口15.3%;
新城开发区常住人口1095.6万人,增长1.5%,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6.3%;
渝东北生态保护开发区常住人口811.19万人,下降0.7%,占全市常住人口26.9%;
渝东南生态保护开发区常住人口274.94万人,下降0.6%,占全市常住人口9.1%。
人口和性别比例的自然变化
重庆市出生率11.05%,比上年高0.38千分;死亡率为7.19%。上升0.14千分之一;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涨了0.24千分。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100名女性,男女比例)为102.3,与上年持平;出生婴儿性别比109.9,比上年下降0.4。
城乡人口分布
重庆市城市人口1838.41万人,比上年增加55.4万人;全市城市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农村人口1178.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9.06%。与上年相比,农村人口减少30.25万人。按照“五大功能区”划分
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化率为100.00%,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
城市功能开发区城市化率为79.33%,上升0.63个百分点;
新城区城市化率57.98%,提高1.63个百分点;
渝东北部生态保护开发区城市化率44.53%,增长1.30个百分点;
渝东南部生态保护开发区城市化率37.24%,提高1.25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
重庆市全市外来人口563.93万人,占52.7%;外出人口1069.43万人,其中外出市外人口505.5万人,占外出总人口的47.3%;有150.21万外来人口。
人口年龄构成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49%,比上年增长0.0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占71.34%,下降0.2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17%,增长0.16个百分点。
重庆人口变化的原因:
第一,城市人口规模持续增长。
目前,这种适度的人口增长趋势将有助于增强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不断释放内需的巨大消费潜力,不断为加快我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人口红利保障。
第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这种人口城市化趋势有助于提高我市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既避免了城市发展的空心化,又防止了人口快速增长增加城市短期承受压力。
第三,市内人口净流出减少,市外人口净流入增加,城市吸引力和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返乡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率先形成西部长期均衡的人口发展格局,优化人口和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公共服务配置等功能,进一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四,大都市区人口增长加快,新城区人口增长最快,渝东北部和渝东南部人口持续减少,人口空间分布更加协调合理。
从数据来看,全市人口城市化发展格局更符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初步实现了产业跟随功能、人口跟随产业、建设用地跟随产业和人口的目标。
第五,新城开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渝东北部和渝东南部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
全市城镇化趋势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全市城镇化布局,协调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扩展区和新城区发展区建设,构建大都一体化发展,继续坚持渝东北部和渝,东南部“面保护、点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建设活动相对集中布局,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长远发展。
第六,主城区常住人口和城镇人口稳步增长,为主城区“做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提供了条件。
主城区人口稳步增长,有利于从容应对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中心体系建设,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保障新兴产业空间需求,提高工业用地绩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
第七,全市新生儿和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应提前制定相关对策。
考虑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政策刺激和老龄化的进一步恶化,该市新生儿和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将继续增长。要提前对学前教育、幼儿园、中小学等相关配套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同时进一步完善养老,社区和家庭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强化相关应对。
关于重庆人口的问题,我们就介绍这些,其实每个城市的人口变动都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毕竟人口这个数值就是个不断变动的。推荐阅读:杭州人均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