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确定税收负担的原则是什么?
税收负担?税收负担也叫作税负。这是纳税人承担的经济负担,因为他们履行了纳税义务。相对而言,它是税额与税基数量的比例,即税负率。从绝对意义上来说,这是税收负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税收负担可以分为纳税人的社会总税收负担和个人税收负担。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直接税负担和间接税负担等。税收负担作为税收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国家的税收政策。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和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的重点。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一、是经济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增长速度和人均收入;国家财政政策和收支情况;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制度等。
二,税收制度。包括税率水平、计税依据的确定、减免税、奖金和重复征收等。
三,其他因素。包括征管水平、纳税人守法程度等。税收负担最终取决于国家所需的财政资金数和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承受能力。
确定税收负担的原则:
一,采取程度原则。尽管该国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是无限的,但当前的国民经济水平决定了税收负担能力。因此,在确定税收负担的总体水平时,应该考虑到国家的需要和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使二者能够相互适应。
二,公平税负原则。根据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对纳税人的税收进行适当调整,使纳税人的税负和税后收入趋于平衡。以鼓励他们在公平合理的税收条件下平等竞争,促进经济发展。公平纳税是公平税负的前提。也就是说,凡是有能力纳税的人都应该普遍纳税,从而为税负的公平奠定基础。公平税负分为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经济公平是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对同一纳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实行相同的税负,从而调节资源、价格等不同条件造成的收入差异;不同的税率适用于国家鼓励或限制的税收对象,以达到鼓励或限制的政策目的。
三,负担能力原则。社会税收总负担应基于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纳税人的个人税负也应根据不同部门和行业纳税人的个人承受能力来确定。否则,整体税负是合理的,个人税负的结构和分配是不平衡的,导致纳税人之间利益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巨大差异,最终会破坏经济的协调性,难以顺利实现总体税负。
税收负担和税收负担能力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对纳税人的一种税收责任;税收负担能力是纳税人承担国家税收负担的潜在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没有国家对纳税人施加的税收负担,就不可能谈及纳税人承担这一负担的税收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没有税收负担能力,税收负担就成为一种没有实际意义和无法衡量的东西。例如,如果一个纳税人没有任何税收负担,国家强加给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就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