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减值损失银行里是怎么运用的?信用减值损失是什么意思?
银行的费用(开支)主要分为信贷(资产)减值损失和业务及管理费。在其中,信用减值损失(也称为资产减值损失)主要是为银行的信用风险留出的减值准备,以应对银行现有或未来的风险。业务和管理费主要是员工工资、折旧费用和员工工资等。信用减值损失银行里是怎么运用的?信用减值损失是什么意思?接下来就一起看看。
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是银行应对未来风险的一种方式,也是银行调整利润波动的有效手段。银行业务的特点是盈利前和风险后。因为,从贷款发放后的第二个月起,银行开始根据贷款合同的规定向贷款人收取贷款利息(按月还本)或贷款本息(按月同时还贷款和应付利息)。而收到的利息将成为银行的利润。但贷款人能否足额还本付息,需要等到贷款周期结束。那么,任何人或机构在从贷款发放之时到本金和利息完全收回之时的任何时候借款都可能招致破产的风险。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利润前端和风险后端。简单来说,银行今天获得的利润不一定是真正的利润,而是取决于未来风险损失的发生。
银行信用减值损失是银行调整利 润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在银行费 用中,业务和管理费的变量很小,除了折旧快或慢,员工多或少支付。但是,对于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其操作空间要大得多。一般来说,银行倾向于在收入增加时计提更多的减值准备,在收入较低时计提较少的减值准备,以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
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包括贷款减值损失、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和表外资产减值损失,招商银行滞纳金不懂的可以看看。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除了贷款在银行,资产结构中占很大比例外,另一个因素是贷款产生更多的不良资产,银监会规定了信贷资产的强制性风险评级制度和相应的信贷减值准备计提标准。根据银监会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标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二级、可疑、损失五类。对于不同级别的贷款,最低计提标准是不同的。正常贷款按余额的1%计提不良减值准备,而相关贷款余额的不良减值准备计提标准为2%,其余三类计入不良贷款,执行的计提标准分别为25%、50%和100%。当然,以上是最低标准,实际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储量。
因此,随着银行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余额的增长,必然要求银行不良资产减值准备余额继续扩大。这要求银行每年增加信用减值损失,并将其注入资金的不良资产减值准备金池。
以信用减值损失作为利润调整工具,投资者看到的银行会计报表的净利润和净利润增长率是由银行调整的,也就是说,两个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相似并不意味着两个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相似。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2017年某银行Z和某银行X的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3.24%和6.27%。表面上看,两家银行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相差不大。然而,如果投资者看一下拨备前的税前利润增长率,就会发现两个银行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可以看出,银行Z的税前利润拨备前增长率为正,而x是,银行为负。两者之间的增长率差距达到17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净利润增长率之间7个百分点的差距。信用减值损失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是银行x在市2017年减值准备大幅减少,同比减少30.75%。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银行x通过减少了减值损失,以消除拨备前税前利润的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