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城镇化率计算公式、概念及意义
城镇化也就是城市化,即随着地区生产力从农业到非农业的过渡,社会也从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那么城镇化率计算公式、概念、意义都是什么呢?下面是本站小编做的一个总结
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狭义上,它一般指人口城市化,即在一定时期内,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聚集的过程。其本质含义是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农业活动比重的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比重的逐渐增加。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比例稳步上升,居住区的外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和强化为城市性质。
城镇化率计算公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均按常住人口计算,不含登记人口)。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城市化率不是根据户口性质计算的,而是根据常住人口计算的。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采用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采用永久人口的计算方法(即外国人口只要在该地区居住半年以上,就被视为永久人口;相反,当地人口在外出半年后不计入当地常住人口,即城市常住人口与农村常住人口之比。
由于大部分拥有农业户口的中青年人已经进入城市,定居比例越来越高,基于户籍人口普查的所谓城市化率已不能反映中国的真实城市化率
因此,中国的实际城市化率远远高于中国城镇化率的统计标准。在一般的估计结果中,中国的实际城市化率应该接近70%。
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城市居民人口占该地区总居民人口的比例来衡量。
但是如今,绝大多数中青年人不再从事农业,而是去城市工作或做生意。甚至一些农村老年人也不一定全职从事农业。相反,进县带来了孙子孙女,孩子们基本上从初中就在县城上学了。
甚至一些有农业户口的人已经在城市定居,他们不愿意放弃以前的农村户口。毕竟,现代人知道,当农业户口迁出时,很难搬回来。只有农业户口才享有经营土地的权利,将来有一天土地可能会被征用。虽然货币化棚改要暂停了,但是成为拆迁户仍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城市户口没有这个权利。
城市人口的本质是指居住在城镇、享受城市服务设施、2003年主要从事产业工作的特定人群。它既包括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也包括城镇中从事非农业产业或城郊农业的农业人口。其中的一部分是长期居住在城镇的流动人口,但与家庭分离。
根据相关数据,城市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1.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增加1%,经济就会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