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第三人构成要件是如何规定的?
民事主体在实施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时,一般都是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但是若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属于善意第三人,则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故而在司法实践中,不少人会声称自己是善意第三人,此时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需要从善意第三人构成要件开始入手。
一、善意第三人构成要件是如何规定的?
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无权处分人将其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如受让人在取得该财物时系出于善意( 合理对价、公示),则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靠前款规定,善意取得应当具备下列成立条件:
1、标的物须为动产或者不动产;
2、让与人对处分的动产或不动产无处分权;
3、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
4、受让人须支付合理的价格;
5、转让的动产或不动产已经交付或者登记。
二、善意第三人的概念
第三人是指直接获得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人以外的人。在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中,靠前人是指商业秘密权利人,第二人是指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的侵权者,和虽然获得商业秘密但违反保密约定或要求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的违约者,他们的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是违法行为。第三人有善意第三人与恶意第三人之分。善意第三人是指当第二人违法获取商业秘密或违约泄露商业秘密之后,第三人不知且也没有理由会知道第二人违法,从而善意地从第二人那里接受了商业秘密,甚至加以使用。
由于第三人在受让商业秘密时并不知道其前手对该商业秘密存在权利瑕疵,主观上无过错,本不应承担任何责任。但善意本身在时间上是个游移不定,有待明确的概念。尽管第三人在取得商业秘密时是出于善意,但他难以永远保持这种善意状态,因为一旦他在以后的使用、披露中被商业秘密权利人告知第二人的不正当获取行为,其善意状态将不复存在。鉴于善意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为公平保证交易各方,法律在赋予第三人善意抗辩权同时,必须对其善意进行时间上的界定,也就是要确定善意的准确时间。
确定第三人之善意的时间标准有两种,靠前,即时性标准,即以第三人取得商业秘密时的主观状态来确定其是否善意。善意第三人只须在取得商业秘密时是善意即可,在使用中是否为善意则在所不问,即使他以后获悉了其前手的权利瑕疵,也不影响其善意的成立。日本等少数国家采用此标准。第二,持续性标准,即以第三人使用、披露商业秘密时的主观状态来确定其善意。他不仅在取得商业秘密时须为善意,而且在以后的使用、披露中亦须始终保持善意,一旦商业秘密权利人将第二人非法窃取或违约披露的事实通知善意第三人,其善意即自行终止,因而无权继续使用、披露该商业秘密,否则将转化为恶意第三人而承担侵权责任。大多数国家采用持续性善意标准。
三、善意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责任
由于在关于善意第三人责任的问题上涉及到复杂的价值判断与利益权衡,即当保护商业秘密与保护交易安全两种价值取向发生利益冲突时,法律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出协调,以实现利益均衡。所以各国立法与学说对此认识不一。对善意取得商业秘密的第三人,法律是否应当给予适当的保护和救济,大概有以下三种观点。
该民事主体实施的侵权损害行为一般是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但是为了提体现公平,该民事主体需要主动支付一些金额,但是即使不支付,法院也不会强制性要求执行。若谎称是善意第三人的,需要承担更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