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认罪判无罪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确实在刑事方面存在着许多冤假错案。而且,由于我国法律规定了如果认罪态度好的话,那么在量刑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情节,因此很多犯罪嫌疑人在认罪态度方面都是非常好的,但实际上也出现过认罪,但是判决无罪的情况,那么。认罪判无罪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一、认罪判无罪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即便被告人始终稳定认罪,依然存在自首的被告人可能不是真正肇事者的可能。所有的证据,尚无法认定其为具有绝对排他性的本案交通肇事者。这也就是说,法院对余某的有罪供述无法查证属实,全案证据还没有达到确凿、充分的法定证明标准。法院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依法宣判被告人无罪。

事实上,长期以来,“认罪伏法”在司法实践中都被认为是刑事案件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的一种表现,法庭对这样的当事人,常常会酌情予以从轻量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也会使案件的审理变得比较便捷,避免了因他们否定罪行而增加的大量举证、质证方面的成本和负累。正因为如此,刑事案件的侦讯部门都非常看重嫌疑人口供,在一些极端状态下,还发生过采用欺骗、利诱等非法手段取得当事人供述,乃至使用刑讯逼供的方式强行逼取口供的事件。

口供的不自愿性和虚假性,是以往造成冤错案件发生的重要缘由。不过,随着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刑事证据规则的建立,包括暴力等手段在内的司法取证行为已被明令禁止,立法机关通过更严格的程序设计,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严把证据关,对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真实性予以甄别,对刑讯逼供取得证据的效力,坚决加以排除,不予采信。这是近年来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尊重与保障人权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使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口号得以落实的具体步骤。

二、“认罪态度”定位于酌定量刑情节的弊端

根据通说,所谓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上未明文规定的,而是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量刑时灵活掌握酌情适用的情节。刑法学界在论及酌定量刑情节的范围时,大多数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1)犯罪动机;(2)犯罪手段;(3)实施犯罪时的环境和条件;(4)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5)犯罪侵犯的对象;(6)犯罪人的一贯表现;(7)犯罪后的态度。[2](p278)可见,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以及司法实践都将“认罪态度”纳入酌定量刑情节中予以考虑,由于酌定量刑情节适用的灵活性,引发了司法实践对“认罪态度”的模糊认识,以及“认罪态度”对量刑影响度的严重悬殊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小编在这里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认罪判无罪当然是存在的,因为我国法院进行判决并不是完全根据当事人的辩解口供来进行的是需要看事实依据和相应地证据的。除此之外,也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认罪态度的规定。

相关文章

  • 行政复议审理期限是多久?
  • 家用车报废年限
  • 异地医保报销流程有哪些
  • 工程怎么扣预付款
  • 高考做弊是违法还是犯罪
  • 破产管理人的职责和权限是怎么规定的
  • 2024闯黄灯怎么处罚
  • 离婚房产析产公证费用是多少?
  • 平均工资应得工资加班费怎么计算
  • 累犯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 李承乾滋润长孙皇后第94张
  • 穿越成公爵家的女漫画免费阅读,推荐土豪漫画
  • 锦心似玉原著小说叫什么
  • qq自由幻想仙器礼包如何获得? qq自由幻想仙器礼包需要什么条件
  • 超可爱漫画猪大集合,让你爱不释手
  • 古剑奇谭2宝物位置 如何找到宝物
  • 花天酒地指的是什么生肖
  • 健康第一课2021
  • 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
  • 护苗开学第一课直播,为孩子的新学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