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移动终端是什么?

移动终端是什么?

在移动通信设备中,终止来自或送至网络的无线传输,并将终端设备的能力适配到无线传输的部分。

现代的移动终端已经拥有极为强大的处理能力(CPU主频已经接近2G)、内存、固化存储介质以及像电脑一样的操作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超小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完成复杂的处理任务。

移动终端也拥有非常丰富的通信方式,即可以通过GSM,CDMA,WCDMA,EDGE,3G等无线运营网通讯,也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蓝牙和红外进行通信。

移动终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

东营移动2g网络什么时候停?

1、作为世界靠前大移动运营商,完全关闭2G网络所需的时间会长得多,况且其目前也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计划。

2、关闭2G网络并不需要一步完成,在一些3G、4G网络已然覆盖非常好的城市,运营商可以逐步停止2G网络,以把频谱等资源投入到更先进网络的建设中去。在一些偏远地区,运营商可以继续提供2G服务。

一、1、GSM/2G是1992年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统一推出的标准,全球的GSM移动用户已经超过5亿,覆盖了1/12的人口,由于GSM相对模拟移动通讯技术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所以简称2G。目前,我国拥有8000万以上的GSM用户,成为世界靠前大运营网络。

2、移动的2G用户数量仍然十分庞大,贸然退网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仍然拥有超过2亿的2G用户,这个数量级移动已经没有办法仅凭自己的意愿就关闭2G网络了。

2、2G网络目前仍然在一些偏远地区有很高的使用率,而且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也让3G和4G网络很难进去,因此也无法用新网络去替代2G网络。为保证这部分地区的正常通讯,***不会允许移动退网。

3、对于物联网来说,覆盖率的要求远远高于对网速的需求,这一点反倒是移动2G网络的优势。因为像****、共享单车这类物联网服务,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很小,2G网络就已经可以胜任。

二、2G和3G的区别

1、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靠前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2、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2G(second generation)表示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代表为GSM。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

深度覆盖是什么原因?

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覆盖是当前中国移动正在实施的方兴未艾的边际网战略所提出的新概念,其实质是特殊场合的点或面的覆盖。GSM网络深度覆盖与广度覆盖、高度覆盖是相关的三个概念。GSM网络广度覆盖指的是信号覆盖的面积范围,深度覆盖指的是信号进入楼宇、地下室、地铁隧道的程度,高度覆盖指的是信号达到的高度范围。

造成深度覆盖的原因和采取优化的手段:

1、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运营商的主动行为,为了提高用户的感知度,提高用户使用网络的粘着度,对网络的盲区点、弱覆盖的地区,话物拥塞,掉线/掉话严重,风景区,海岛,高档写字楼进行,采用技术手段进行信号的覆盖,提高网络质量的行为。

2、由于城市改造的大面进行,各种高楼小区,别墅群,国际大厦的建设,室外宏站的覆盖远远无法解决这些地方的覆盖,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精细化覆盖,也就是目前,采用深度覆盖方法来解决;

3、各种新型交通设施的使用,如高速、高铁、地铁、动车等的特殊的运行环境,也导致必须采取深度覆盖解决信号的问题;

4、新兴移动业务的兴起,最显著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行业用户的使用,如移动的电梯卫士、小区地下室智能车库监控系统、手机会议电视系统,银行的无线pos系统等都要求移动的信号都要满足覆盖的要求;

5、网络使用频段的原因,因为,TD-SCDMA网络、WCDMA、CDMA 2000 EV DO 都是使用2100M频段,穿透力强衰减大,到楼内的信号不足以满足移动互连网的需求和语音业务的需求,3G的主要的业务是在室内,75%以上,因此,只有采取深度覆盖才能满足要求;

6、目前,深度覆盖的建设的主要方式和手段:A、采用BBU+RRU对建筑物,小区进行正小区覆盖,或者用直放站对电梯、地下室覆盖这要根据现有的话物来设计深度覆盖的方法;2G采用900M/1800M的微蜂窝进行覆盖,达到吸收话屋又增加信号;方式主要是,室内覆盖加室外覆盖相接和的方式,手段,BBU+RRU,RRU拉远,GRRU网络,光纤直放站等设备,具体的以覆盖厂景进行设计完成深度覆盖,改善网络网络质量,提高用户的感知度,随着用户的增加,新业物的出现,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和质量越来越高,深度覆盖将是提高网络性能主要手段。